考试焦虑常来自于亲人额外的压力
这只是表面上的答案,真正的答案直到学了心理学后才发现,那就是:除了应对考试的正常压力外,我没有额外的压力,所以在考试中就不会有过多的焦虑。
其实,所谓的考试焦虑,就是我们身体的紧张程度超出了应对考试所需要的正常紧张水平。之所以会造成这个结果,一般而言,是那些有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所承受的,不仅有自己的压力,还有父母及其他家人所给的压力。
譬如,我的很多初中同学的父母常对他们说,我们家的未来就指望你了。常听到这样的话,他没有考试焦虑才怪。
再如,在百度“高考吧”上我见过一个极端的例子,去年一个女孩高考分数超出该省重点线30多分,但她爸爸居然诅咒她“去死吧”,因为她没考上他所希望的北大和清华。可以想象,这个女孩在高考时能心无旁骛地一心解题才怪。父亲给了她这么严厉的要求——必须考上北大和清华,那么她势必会在考试时脑子里常出现严重的担忧:“要是我考不上北大清华怎么办?”
一个正常的孩子,和一个正常的大人一样,有竞争心理,会争强好胜。当他们面对考试时,就和大人面对重大考验时,身体一样会出现适度的紧张状态。这种适度的紧张状态,会给当事人适度的压力,从而激活他的神经系统,令他保持一个良好的兴奋程度,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
但是,大人们常常会忽略这一点。父母或老师很容易认为,孩子贪玩,不给压力就不知道好好学习,所以他们会有意给孩子巨大的压力,试图以此逼他们更努力地学习。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解,首先是没有尊重孩子的争强好胜的天然心态,其次很容易造成一个恶果:平时过于努力的孩子,到了考试时容易有过高的焦虑,所以难以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所以说,想要孩子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少给孩子压力。作为考生,也当意识到,自己那些强烈的焦虑,并非源于自身,而是你心中那个苛刻的“内在的父母”在向你传递本不属于你的压力。
孩子和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不幸的是,我们社会,父母习惯给孩子巨大的压力,于是,有较强的考试焦虑的孩子不在少数。那么,该怎么面对这种焦虑。
第一,希望我的故事能帮助你认识到,考试焦虑是“自己在吓自己”,你心中的巨大压力,不是应试教育所致,而是你自己找的。
第二,作为考生,如果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巨大压力,无妨鼓足勇气告诉父母,请少给压力,你们这样做,不是帮我,是在害我。把来自父母的巨大压力还给他们,这一点很重要。
第三,作为父母,如果一直在给孩子巨大的压力,并且孩子显然出现了考试焦虑,那么可以向孩子道歉,说:“对不起,我们以前给了你太大的压力,我们错了。”
接下来还可以说一句:“无论你怎么样,无论你考好还是考不好,无论你优秀还是不优秀,你都是我们最爱的孩子,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们不是因为你优秀才爱你,我们爱你,因为你是我们最亲的亲人。”
这一点很重要,有些父母表面上似乎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但他们习惯对孩子说:“你永远是最棒的。”这其实还是在要求孩子做最棒的,但“最棒的”永远只属于极少数,那么很不幸你的孩子总有最大的概率属于大多数非最棒的之列。这也就是说,你有极大的概率,让孩子出现不当的考试焦虑。结果,你本来渴望孩子最棒,却让孩子陷入过分焦虑状态,令他连自己本来能达到的水平都达不到了。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说,重要的焦虑多源自关系。那么,所谓的考试焦虑,其实主要是孩子对他们与父母的关系的焦虑,他们不是在担心考试,他们担心的是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如果父母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如磐石的关系,对孩子说,无论你怎么样,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爱你认可你,那么孩子的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譬如我自己,小学那次考第14名,已经引起了我极大的焦虑,所以我才把成绩单藏了一个暑假,直到开学那一天才不得已拿出来给老妈看。假若她这时斥责我,给我树目标,那么我的焦虑状态会继续上升,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下次考试就一定会有考试焦虑。但我妈妈没这么做,她没给我一顶点压力,相反让我松了一大口气。我发现,妈妈没有因为我成绩下降而不再爱我,那她以前爱我,也不是因为我成绩好而爱我,她是无条件地爱我这个人,而不是爱附带在我身上的所谓优秀。这种可靠的爱,才是我的“心理调解能力”的根本所在。
维雷娜•卡斯特称,最强烈的焦虑来自最高价值被否认。那么,最高价值是什么呢?就是爱与被爱。如果父母让孩子认为,他成绩不好,就再也不配得到父母的爱,也没有资格去爱父母,那么孩子一定会陷入极大的焦虑中。譬如那个被爸爸诅咒去死的女孩,她也不想活了,她已有了强烈的自杀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