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违法犯罪的背后都有各自的心理因素,剖析违法的深层心理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违法犯罪.
1、物质利益已经不再被人们视为是“拜金主义”和“思想腐化”的反映,这块昔日烫手的“山芋”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头戏”,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有些人甚至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
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大学生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据调查,女大学生盗窃,除了少数是因为经济窘迫所致外,绝大多数是因为虚荣心过强,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喜欢攀比,贪图享乐造成的。再如当前社会上日益增多的大学生“陪聊”、傍款和卖淫等现象,都说明了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
2、享乐欲望强烈。
现在不少高校周围的餐馆、游戏厅、网吧几乎被学生占满,而教室里往往空空荡荡,不少大学生更愿把精力投入玩乐而不是学习上;另外,有的学生高消费心理突出,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商品(如手机等)看成一种时髦。诚然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物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的满足和幸福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钱和物质。然而由于大学生几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只能靠父母给予有限的生活费,在金钱的极其有限和现实强烈的物质诱惑之间便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加之同学之间各自家庭经济条件不同,他们之间物质条件差距极大,这更在有的同学心理上造成了极大刺激。于是,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进行攀比,以满足虚荣便成为不少大学生的行为模式。而没有太多获取收入能力的现实,则使通过违法犯罪这种无需投入而又极快收益的方式成为少数人的必然选择。有关调查反映的大学生犯罪中70%都是盗窃案,正是大学生为了追求享乐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印证。